之前網路上有台灣學生談到宋朝是不是歷史課本中的積弱不振的朝代,時常受北方外患欺侮,受儘屈辱。事實上,當時的宋朝(以北宋, 西元960-1127為例),武力不算弱,只是北方外族(西夏與契丹)比她更為強大,不過北宋最終還是撐了160多年。若排除軍事力量在外,當時北宋在經濟、文化與藝術等方面,是中國歷史上興盛的朝代,且號稱是當時世界第一大經濟體(占世界經濟GDP 22%)。就連小編的祖先希仁公(999-1062)在那期間,曾擔任朝廷重要官職。
至於在同時代的伊斯蘭世界,又會是怎麼樣的面貌?小編根據過去的筆記與網路上的資料(主要來自Wiki)意外發現,11世紀的伊斯蘭世界與當時的北宋有些異同之處。
先說不同之處,當時伊斯蘭世界是阿巴斯朝(Abbasid Caliphate)時期,領導人稱哈里發(Caliphate),代表整個伊斯蘭世界的領袖,但實際上當時伊斯蘭世界是由各地軍事派系掌握,哈里發成為名義上的領袖,無權管理這些地區。(請見附圖)故當時伊斯蘭世界的哈里發地位不如北宋皇帝ㄧ般,有中央集權之責。
不過當時伊斯蘭世界卻是與北宋ㄧ樣,是個文化、經濟與科技興盛時期。早在9世紀初,當時的哈里發馬蒙(Al-Ma'mun, 813-833)在首都巴格達建立「智慧宮」(Bayt al-Hikma),類似現在的高等學術機構,設立翻譯中心,收集希臘、波斯與印度等著作翻譯成阿拉伯文,同時將外來文化的醫學、數學、天文與農業灌溉等概念引入,開啓日後伊斯蘭文明鼎盛時期。相對的,那段時期的歐洲,在羅馬帝國衰弱後,文化與經濟停滯,被後人稱為「黑暗時代」。
之前聽老師說,歐洲文藝復興的萌芽,有部份原因是來自對伊斯蘭文明的吸收。當時的伊斯蘭世界保存希臘古典文獻,後來的歐洲透過這些文獻重新瞭解希臘文明,如哲學家亞里斯多德(Aristotle)的思想是來自伊斯蘭世界的翻譯本。當時伊斯蘭世界的醫學、建築、農業技術、音樂與科技等同樣也影響到中世紀的歐洲。
常聽到中世紀的科學與宗教相衝突,然而在當時的伊斯蘭世界,科學不是宗教的敵人,多數宗教學者沒有干涉科學的發展,使當時科學在伊斯蘭世界呈現多樣面貌。
上述11世紀的中國與伊斯蘭世界,在經濟、文化與科技都有突出成果。這邊不禁想到杭亭頓教授的「文明衝突論」,論述主要文明的差異性已取代冷戰後的政治敵對意識形態(如自由VS.共產),成為危機與流血的衝突點。但以11世紀為例子,當時歐洲的知識受到伊斯蘭世界的影響與啓發,歐洲也無與伊斯蘭世界發生重大衝突,反而是伊斯蘭世界內部武裝派系林立,只維持ㄧ個共主哈里發的形象。
因此「文明衝突論」在小編眼中,僅是當前西方決策者作為與不同文明交涉的思想依據,若從歷史宏觀角度來看,此理論有許多值得探討的空間。
註:
1. 該文不是小編專長,主要參考資料來自網路Wiki與過去「伊斯蘭文明」的講義筆記。若該文論點有缺失之處,還望高手不吝指正。
2. 小編發現Wiki的「伊斯蘭黃金時代」,中文編目是所有語言編輯中最好的語文版本。有沒有誰是中文編輯者的八卦?
3.圖片是西元950年,當時阿巴斯朝代下的各地軍閥派系分布圖。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